春节长假期间,家人团圆,聚餐频繁,大鱼大肉在所难免。欢聚的同时,也苦了脾胃。在经历了几天超负荷运转后,有些小伙伴出现了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所以,现在该是脾胃休养生息的时候,让它们也减轻负担,早点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指出:“饮食自倍,脾胃乃伤,大饱伤脾。“那么,为什么吃得过饱会伤脾呢?这与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。中医认为,脾在五行中属性为土,有生化万物的特点。我们的身体对饮食进行消化,吸收营养物质,是在脾胃、肝胆、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,进行的一项复杂的生理活动,其中,脾起着主导作用。
脾主运化,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,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离不开脾,因此,古代医家将脾称为“后天之本”。运,即转运输送;化,即消化吸收。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,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功能。
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升清作用,《临证指南医案》曰:“脾升则健,脾升而善磨。”脾升则脾气健旺,消化吸收功能才能正常发挥,因此,在养护脾脏过程中,必须让脾动起来。
一动揉上腹
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上方,与第9~11肋的位置相对。而上午的9~11点,也恰好是脾经气血运行旺盛的时段,将手掌放于腹部左上方,适当用力,微微震颤3~5分钟。
二动练熊戏
熊戏为华佗五禽戏之一,是华佗以中医脏腑理论为基础,模仿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创的一套导引养生术。常练熊戏可起到健胃、消食、除滞的效果。古籍中记载:“熊戏者,正仰,以两手抱膝下,举头,左僻地七,右亦七。”练习时仰卧在床上,双腿屈膝离开床面,双手抱住膝盖,头用力向上,使肩膀背部离开床面,停顿5秒钟左右,以左肩落到床面上,然后头颈再用力向上,恢复刚才的姿势,以右肩落到床面上。
三动脚抓地
从经脉运行来看,足太阴脾经循行起于我们的大脚趾内侧,沿着脚内踝上行。中医认为,经常运动脚趾,有助于促进脾经气血运转,从而起到调理脾脏功能的作用。练习时间可以随意选择,双脚紧贴着地面,脚趾反复进行抓地、放松的动作即可。也可在泡脚时,反复进行以上动作。
四动食毕行
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《千金翼方》中指出:“食毕行步,踟蹰则长生。”饭后散步缓行,能为脾胃增加动力,促进饮食消化吸收,这是孙思邈提倡的“以动养脾”的养生之道。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,“食毕行步”应当是在用餐后30分钟进行,而不是餐后立即就去散步。
五动听音乐
明朝内府大御医龚廷贤在《寿世保元》中说:“脾好音乐,闻声即动而磨食。”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,饭后听美妙的音乐,通过听觉感受器刺激神经中枢,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,有利于促进食物消化,减轻脾胃负担。
除了让脾动起来,促进宿食消化,肠道护理也要同时进行,补充膳食纤维是一个有效措施。
众所周知,膳食纤维在保持消化道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,它能使肠道蠕动加速,促进肠道内代谢产物排出。藏草堂总统牌膳食纤维蛋白质粉,溶入适量温水或果蔬汁等流态食品中即可享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