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6 月,阳历7~8月间,是中医所说的“长夏”。长夏是一年中较热的日子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“桑拿天”,此时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季节,高温潮湿的闷热天气容易让人出现胸闷气短、疲倦乏力、不思饮食、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健康问题。
那么,长夏该如何养生呢?从五季养生理论来说,长夏属土,通脾胃。脾是恶湿喜燥的,容易为暑湿所伤,所以夏季养生要注意脾胃的保养和体内除湿。俗话说“冬储夏耗”,夏季也是一个多消耗的季节,心和胃的负荷都较重,胃是人体的“仓禀官”,“心”是协调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运转的“总调度员”。夏季调养好脾胃,才能保障“心”和各组织器官的营养代谢,平和过渡到秋冬季!
身体的国土中心——胃
胃为仓禀之官:胃就像一个贮藏营养的仓库,它具有“运化升清”的作用,这种“运化升清”就是把食入的饮食通“化”后,将其精华部分“升清”,并被吸收,其糟粕通过“运”,被排出体外。胃在情志上表现为思,其外在表现于口、肌肉和四肢,因此,通过闻其口味,观其口唇色泽、肌肉的壮瘦、四肢的肤色就可了解胃的功能是否正常。
胃为后天之本:人的个体状况各不相同,但都离不开后天饮食的奉养,而胃能“运化升清”饮食,使其精华部分变为气血,营养生命,所以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故又称胃为“后天之本”。由于所有的脏器都要靠脾胃的滋养,因此,胃就如同万物之母——土地一样,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。
从初夏走向长夏,暑热骄阳,生理功能、新陈代谢也随之发生变化,人体内心火正旺,由于此时酷暑难挡、湿气较重,人们往往容易损耗大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,很容易出现身体乏力、烦燥、食欲不佳等现象,故对于“贮藏营养的仓库”的胃的养护,是非常重要的。
长夏养胃很重要
首先,要掌握养胃的精髓:一是选对食谱,一个健康的食谱对胃的健康至关重要。二是选对烹饪方法,尽量少食用煎炸的食物。
其次,初夏时节,为保证气血的良好运行,应适当食用一些辛温、发散行气的食物,利于脾胃消化功能,而长夏则应免甘加咸,夏日湿气重,不应再食用甘味食物。
另外,夏季汗多,在高气温的环境中,除了补充大量的水分外,人体还须补充所需的盐,应当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,这样既可补充维生素类物质,也可补充一些矿物质。
夏季饮食养生美“胃”
古人强调“养生之道,莫先于食”,饮食养生历来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,因人因地因时巧妙选择食物是其中的精髓所在。